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认识过程——思 维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地概括地反映。

  2.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不是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事物,以及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进程。如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是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结果,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过程,间接地得出对疾病的诊断,而不是直接地感知疾病。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规律性。如感知觉只能反映三角形的大小、形状,而思维则舍弃三角形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等非本质的特征,把任何三角形都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共同特征概括出来。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思维使人更深入、更全面、更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3.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儿童的思维是从直观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在成人的思维活动中,三种形式的思维同时存在,相互联系。在不同的个体,各种思维的发展不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