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骨盆

  骨盆是胎儿娩出时的通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

  (一)骨盆的组成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合成,尾骨由4~5块尾椎骨合成。

  构成骨盆的关节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连结而成。骶髂关节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骶尾关节为骶骨与尾骨联合处。

  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以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较为重要。骶结节韧带纤维呈扇形,起于骶尾骨的侧缘,集中附于坐骨结节内侧缘。骶棘韧带较细,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起于坐骨棘,附于骶、尾骨的侧缘。上述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共同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二孔均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

  妊娠期因激素的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性亦稍有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

  (二)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髂耻线)为界,可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为腹腔的一部分,其前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其后为第5腰椎。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某些径线的长短却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因此,测量假骨盆的一些径线可以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骨产道或硬产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即骨盆入口与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前浅后深的骨盆腔。真骨盆的大小是决定胎儿能否由阴道娩出的重要因素之一。骨盆的形态、大小有极大的个体差异,即使骨盆外径线的测量值正常,其外形和肌肉发育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骨盆。

  真骨盆的标记有:①骶岬;②坐骨棘;③耻骨弓。

  (三)骨盆的平面

  为了便于理解分娩时胎儿通过骨产道的过程,一般将骨盆分为3个假想平面。

  1.入口平面  即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横椭圆形或近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线,后端为骶骨岬上缘。

  2.中骨盆平面  即骨盆最狭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纵椭圆形。其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为骶骨下端的相应部。此平面直接影响胎头入盆后内旋转。

  3.骨盆出口平面  即骨盆腔的下口,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形的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耻骨降支;后三角形的尖端是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

  4.各平面的径线、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四)骨盆的类型

  分女性型、男性型、类人猿型、扁平型及畸形5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