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以急性起病、水肿、尿少、血尿(常伴蛋白尿)和高血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绝大多数患儿为链球菌感染后发生,也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细菌最常见的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其细胞壁所带的抗原蛋白属M型。

  2.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4和埃柯病毒9等感染可导致急性肾炎。

  3.其他真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疟原虫也可引起急性肾炎。

  细菌感染后,多数通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并激活补体,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产生病理和功能变化,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使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滤过率下降,体内水钠潴留,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