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

  1.化脓性病变  病原菌侵入咽部或其他部位,由于A组菌的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而可在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引起化脓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邻近器官合并症,如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若细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

  2.中毒性病变  细菌毒素吸收人血后则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与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退疹时表皮细胞坏死引起脱皮,口腔黏膜也出现充血或点状出血,形成黏膜内疹。

  3.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程2~3周,少数病人发生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