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插管)的操作方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插管)的操作方法:

  1.患儿及家长解释穿刺的重要性及治疗意义。

  2.穿刺静脉选择

  (1)贵要静脉PICC插管的首选。90%的PICC放置于此。此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2)正中静脉PICC的次选。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3)头静脉PICC的第三选择。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人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推进导管困难,使患儿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人。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

  3.穿刺点位置选择

  在肘下两横指处进针。如果进针位置偏低。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果进针位置过高,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此外上臂静脉瓣较多,不宜作穿刺点。

  4.洗手、戴帽子、口罩,患儿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体成90°,选择合适的静脉,在预期穿刺部位上扎止血带,选择最佳穿刺血管,然后,松开止血带。

  5.测量定位点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测量时手臂外展90°。

  (1)上腔静脉测量法  从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2)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cm。

  6.建立无菌区域按外科手术要求洗手,戴无菌手套,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5cm×10cm.先用75%酒精清洁脱脂,再用2%安尔碘消毒,两种消毒剂均需自然干燥。更换手套,铺孔巾及治疗巾。

  7.导管准备将PICC导管尾端与装有肝素的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相连。将生理盐水充满导管,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后,将其浸入装有肝素生理盐水弯盘中备用。

  8.穿刺操作让助手在穿刺点上方铺治疗孔巾,结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穿刺进针角度为20~30°,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放低穿刺角度,右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针柄,左手中指在针尖所在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让助手松开止血带。

  9.置入PICC导管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开始将导管逐渐将送人静脉,用力均匀缓慢。当导管进入肩部时,让患儿头转向穿刺一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送管速度不宜过快,一边推注肝素盐水,一边缓慢送管,并抽回血,以确保导管始终在静脉内,将导管完全置人所需深度。抽出穿刺针,用肝素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人生理盐水,确保通畅,连接三通,置管成功。

  10.穿刺部位固定用75%酒精棉球清理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在穿刺点上方放置美敷伤口贴,吸收渗血,覆盖透明膜在导管及穿刺点部位上方。

  11.定位拍片定位确定导管的尖端的位置,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