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恶性组织细胞病标准护理计划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主要累及淋巴和淋巴器官,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各种抗肿瘤化疗药物虽对进行性衰竭。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各种抗肿瘤化疗药物虽对部分病人症状有所改善,但大多不能缓解。常见的护理头号问题有:①体温过高;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③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④疲乏;⑤预感性悲哀。

  一、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异常组织细胞浸润。

  感染。

  【主要表现】

  病人诉畏寒、发热、口干;表现面部潮红、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烦燥不安、谵语;重症或衰弱的病人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

  【护理目标】

  体温保持正常。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机体消耗。

  体温超过38.5℃时给予降温,并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敷、冷水擦浴、温水擦浴、冰盐水灌肠、药物降温等。其中温水擦浴适宜于高热伴有四肢厥冷等循环不良者,或高热伴烦躁不安者;对于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且伴有顽固性头痛/长期高热者适-宜药物降温,但应注意用量不能过大,否则出汗过多,体温骤然下降,血压也将随之下降而引起虚脱。

  降温处理后0.5h测量体温并记录,以便观察降温效果。

  降温处理退热出汗后,需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裤和汗湿的被服,注意保暖。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并遵医嘱静脉输液,尤应补充电解质,且输液时应注意合理调节输液的速度。

  给予适宜的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口腔护理,鼓励闰人多漱口,用盐开水,朵贝氏液、口泰交替含漱。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h1次,体温骤升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并观察有无伴随症状发生。

  高热惊厥、嗜睡、甚至昏迷者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输氧管道通畅,观察效果。

  【重点评价】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降温效果。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疾病引起代谢需要量增加。

  感染、高热引起食欲不振。

  【主要表现】

  体重下降。

  肌肉松软无力、皮肤干燥、头发干枯、精神状态不佳、恶病质。

  【护理目标】

  体重增加。

  能描述出营养丰富的饮食结构。

  【护理措施】

  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保证食物的色、香、味,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对病人/家属讲解保持充足摄入量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多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鱼类、肉类及动物内脏、牛奶、蛋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遵医嘱抗感染治疗,高热时做好降温处理和口腔护理,尤其是进食前后保持口腔清洁。

  必要时与病人、家属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经肠道/非肠道的营养支持,并做好非肠道营养的护理。

  记录病人的进食量,制定饮食计划,每周称体重1次。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

  【重点评价】

  病人的体重。

  营养状态有无改善。

  三、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

  高热、出汗多。

  恶性疾病代谢亢进起消瘦、疲乏、长期卧床。

  【主要表现】

  受压部位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瘀斑、溃疡甚至坏死。

  【护理目标】

  皮肤保持完整,不发生褥疮。

  学会有效的皮肤护理方法。

  【护理措施】

  观察病的骨骼突出位的皮肤受压情况。

  给卧床病人制定一个翻身时间表,协助助病人翻身,每2h1次。交接班时护士在床边交斑观察病人皮肤情况。

  翻身或授予便盆时避免拖、拉、拽、塞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在骨骼隆突部位垫气圈、海绵垫,避免局部受压,并给予50%红花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经常整理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避免局部刺激。

  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干汗水和更换汗湿衣裤、被服。

  勤剪指甲,教育病人不要搔抓皮肤。

  鼓励病人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以补充机体高消耗。

  【重点评价】

  皮肤的般状况,有无发红、充血、疼痛、破溃。

  四、疲乏

  【相关因素】

  发热消耗。

  全身性虚弱。

  血红蛋白低。

  【主要表现】

  头昏、乏力、心悸、晕厥,全身肌肉软弱无力,不能下床活动。

  【护理目标】

  减轻疲劳。

  能维持日常生活。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日常生活,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肺负担。

  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减少干扰因素,如噪音、探视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经常与病人一起讨论能够预防或减轻疲劳的方法,如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病情稳定,降温、止痛,及时更换汗湿衣裤、被服。

  指导病人使用全身放松术,如深呼吸、听音乐、放松全身肌肉、减轻疲劳。

  鼓励病人多进食,增强营养,补充能量和水分,以补充疾病的消耗。

  疲劳和程度,能否下床活动。

  【重点评价】

  疲劳的程度,能否下床活动。

  是否有头晕、心悸的表现。

  五、预感性悲哀

  【相关因素】

  预后差、预感到将失去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

  病人心情悲痛,表现为忧虑、沮丧、哭泣、内疚、愤怒、食欲不振、失眠、懒言少语。

  【护理目标】

  能表达悲哀心情。

  能接受别人帮助,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关心、体贴、同情、安慰病人,承认病人的感受,提供合适的环境使病人表达悲哀,对病人表示理解。

  分散病人注意力,用直接提问和互相交谈的沟通技巧,了解病人悲哀程度,经常给病人提供相关疾病诊断、进展、预后和护理计划方面的信息。

  尽量减少外界压力/刺激。

  帮助病人和家属找到支持力量,加社会关系网中亲朋好友。

  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鼓励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经常与病人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增强病人的信心。

  【重点评价】

  与悲哀有关的行为有无改善。

  病人能否接受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