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痢疾的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本病初起多为实证、热证,治宜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行血导滞,忌用收涩。若下痢日久,脾胃虚寒,则需温中理脾。若下痢时发时止,终年愈,则应扶正祛邪为法。

  (1)湿热痢:

  证候: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方:芍药汤、葛根芩莲汤。

  (2)疫毒痢:

  证候;发病急骤,壮热口渴、腹痛剧烈、便下紫红色脓血或血水,甚至神昏痉厥。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青灰,大汗淋漓,呼吸喘促,脉细弱等虚脱危象。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主方:白头翁汤。

  (3)寒湿痢:

  证候:下痢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中隐痛,里急后重,畏寒倦怠。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

  主方:温脾汤、胃苓汤。

  (4)虚寒痢:

  证候;下痢稀薄,兼有白冻,甚至滑脱不禁,腹中隐痛,四肢不温、腰痛怕冷,食少神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主方:桃花汤。

  (5)休息痢:

  证候:下痢时发时止,适延难愈,饮食减少,倦怠嗜卧,发作时腹痛肠鸣,临厕时里急后重,便次不多,夹杂赤白、粘冻,舌淡苔腻,脉濡数或细数。

  治法: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主方:真人养脏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