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痰饮

  痰饮由人体内水湿凝聚而成,是脏腑病理变化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有成为多种病证的致病因素。

  1.痰饮的形成:

  由体液凝聚停积而成。“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饮、痰三者的区别即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其形成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使水湿的运化输布发生障碍有关。

  2.痰形成后

  可随气机流行、外而肢节,内而脏腑,无处不至,当痰浊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时,可发生多种病证,如痰饮犯脏肺失宣降而咳嗽、咳痰、喘满,喉中痰鸣等,痰浊犯胃,胃失和降而胸脘闷满,恶心呕吐等;痰迷心窍,心神失常而神昏谵语,精神错乱或癫狂等;痰阻心脉,气血运行受阻而胸闷心痛;痰阻清窍,清阳不升而眩晕;痰饮流窜肌肤筋脉,经络阻滞而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皮下肿块,瘰疬等,故有“怪病多痰”、“百病多因痰作崇”之说。

  3.痰饮致病的特点:

  (1)咳吐多量痰涎,喉中痰鸣;

  (2)有眩晕、神昏、满闷、肿胀等症状;

  (3)各种肿块、瘰疬、结节等多为痰核流注;

  (4)兼有脾虚证候;

  (5)苔腻,脉滑。

  4.痰证证治:

  (1)寒痰:痰稀色白兼有寒象,治以温化寒痰药。

  (2)热痰:痰粘稠有块,色白或黄,兼有热象。治以清化热痰药。

  (3)燥痰:痰粘而稠,不易咳出,或带有血丝,伴咽干口燥。治以润燥化痰药。

  (4)湿痰:痰稀白,量多,易咳出,兼有倦怠,疮满、食欲不振等湿证证候,治以燥湿化痰药。

  (5)痰核瘰疬:皮色不变,坚硬不痛之皮下肿物,治以消痰软坚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