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脑中风的危险因子及预防

  脑中风是国内近年来仅次于癌症的第二死因,多数脑中风的病人,在中风之后可以存活下来,但是却留下身体残障的永久性后遗症。要预防脑中风首先要了解脑中风的危险因子,脑中风的危险因子包括下列各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肪过高、抽烟、喝酒、颈动脉狭窄、暂时性缺血发作。

  要预防脑中风就是要从这些危险因子着手:

  1.高血压方面,中年以后最好能经常量血压。因为初期的高血压常常没有症状。最好能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并根据量得的血压,做为饮食与药物控制的参考。

  2.心脏病方面,适量的抗凝血剂(INR2-3)可减少心房颤动造成的脑中风。抗凝血剂的安全剂量范围很窄,剂量太高,会导致出血的危险,剂量太低则没有预防血栓的效果,且口服的抗凝血剂与许多药物和食物会有交互作用,所以应遵从医师的医嘱服药与抽血检查。切不可自行贸然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

  3.糖尿病方面,糖尿病的患者应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最好能向营养师请教,学习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只能尝尝味道不可大量摄取。若糖尿病严重到需要口服降血糖药或是胰岛素控制时,应固定找一位医师追踪治疗,并定期验血糖。

  4.高血脂方面,饮食控制也很重要。尽量少吃油炸的食物,必要时应向营养师请教。高血脂患者若需服用降血脂的药,应由医师处方,并定期监测血中胆固醇与三酸甘油脂的浓度。

  5.抽烟的人,应尽早戒烟,抽烟不仅增加脑中风的机会,也增加心脏病、肺病及多种癌症的危险性。

  6.喝少量酒的人缺血性脑中风机会比完全不喝酒的人少,但是喝酒过量,则会造成许多并发症,不仅增加中风的机会,也会破坏肝脏,造成小脑萎缩,并且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所以小酌一番,是有益健康的。但不要喝醉或过度饮酒。

  7.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有明显的关系。颈动脉狭窄早期大多没有症状,现在科技进步,可以用颈动脉超音波检查得知是否有明显的狭窄。曾有暂时性缺血发作、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最好能每年检查颈动脉超音波,若发现颈动脉有明显的狭窄,可以开刀或置放血管支架以减低脑梗塞的机会。

  8.暂时性缺血发作意味着脑内某部分血管己严重狭窄将要完全阻塞,或是已塞住了后来又自行打通,有此情形发生时,应立即到急诊室求诊。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