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二、三年来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好发年龄以2—6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脐周及小腹痛,其时间多发在2—5分钟左右,好发在活动后或晨起及饭后,饮食失节时。疼痛性质多为非痉挛性,锐痛,较难忍,其病多见于易感儿,反复发热者,素体痰热较重的患儿,多为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的肺胃积热的患儿。
由于近年来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较多,且反复使用红霉素、激素类药物从而增加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减低自体免疫,导致淋巴免疫的激惹使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现象出现,促使肠淋巴结增生。但由于目前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机理研究较少,不能断论,故此为愚之推论,有待于深入研究,仅供参考。
但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均为人为的肠毒素刺激所致,再由化学因素所致,因为现在的食物链中很多水果、肉、鱼虾等食品多为激素、化肥、农药、催熟剂、防腐剂、保鲜剂等化学制剂所污染,易造成肠内毒素的产生刺激淋巴细胞免疫的过度增殖,发生本病。
其病机为饮食不节,痰热互结,食滞积热,壅塞肠道,热毒蕴结,郁久而发。治以清热解毒、宽肠化滞、祛瘀涤浊、理气止痛、消肿散结,共奏扶正祛邪之功。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治疗较慢,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患儿的饮食调护,减少饮食及化学性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防治肠道内毒素的产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要求医务工作者及患儿家长严格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杜绝含有激素类等化学因素食物的摄入,控制好患儿的食谱,以清淡、易消化、低糖、维生素及植物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为主,并郑重告诫禁食生冷、瓜果、饮料,如荔枝、草莓、樱桃、桂圆等水果的食用,及糖类、海鲜鱼腥肉食和油炸食物的摄入,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衍生它变,确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