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盆腔炎的辨证

  【辨证】

  本病病位胞宫、胞脉、胞络,可涉及到前阴、伤及任带脉,累及脾、肾。临床应根据病史、症状等判断为急性期或慢性期。

  一、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临床常见分型:

  (一)热毒炽盛: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粘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二)湿热瘀结: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涨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二、慢性盆腔炎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一)湿热瘀结: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便秘,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二)气滞血瘀: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三)寒湿凝滞: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四)气虚血瘀: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