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特发性水肿的辩证施治

  辩证分型

  1)脾肾阳虚症状:经行面目浮肿,晨起头面肿甚,月经延迟,量少色淡,畏寒肢冷,小便短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脘门纳呆,腹胀便搪。舌淡、苔白、脉沉缓或沉弱。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精血不充,冲任失养,则月经退少色淡;经期血气流失,阳气更虚,无以温煦机体,则畏寒肢冷;无以温运水湿以化气行水,则经行面目浮肿,小便短少;夜晚阳气衰微,不能上达,则晨起头面肿甚;脾虚气滞,则神疲乏力,院腹闷胀,纳少便溏;肾虚则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缓或沉弱,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2)气滞血瘀症状:经前及经行时肢体肿胀,月经延期或痛经,精神抑郁,胸胁胀问或有刺痛。香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郁怒伤肝,致肝气郁结,常见精神抑郁)胸肋胀闷;肝气不舒,冲任二脉失于畅通,则血瘀胞宫,而见月经延期或痛经;气滞血瘀,血滞肝脉,则胸肋刺痛;水失畅达,滞留肌肤,则经前及行经时肢体肿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均为气滞血瘀之症。

  3)痰湿阻滞症状:形体肥胖,水肿与经期关系不大,全身虚浮,嗜睡,周身困重,脘闷纳呆,小便短少。舌胖淡,苔白腻,脉缓。

  证候分析:脾虚气弱,痰湿内积,则形体肥胖;水湿泛溢,与脾虚相关)故经常全身虚浮;湿阻气机,清阳不升,则嗜睡,周身困重;痰湿中阻,纳运失常,则脘门纳呆;痰湿滞下)则小便短少;舌胖淡,苔白腻,脉缓,均为脾虚湿盛之征。

  4)湿热壅盛症状:体胖而浮肿,伴烦热口渴)胸脘痞闷,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有潮热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滞留肌肤)故体胖而浮肿;湿郁化热,湿阻壅盛)阻于中焦,气体不利,则胸脘痞闷;湿热内蒸,伤及津液测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湿热内迫,则潮热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盛之征。

  诊断要点

  1)水肿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经前期加重,常随体重增加而水肿加剧。

  2)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水肿。

  3)立卧位水试验有助于诊断。方法:嘱患者清晨空腹排尿后,于20分钟内饮水1000毫升,然后每小时排尿1次,连续4次,测量总尿量。第一天取卧位(不用枕头),第二天同法取立位(活动或工作)重复1次。结果:立位时尿量低于卧位尿量的50%以上。

  施治原则

  1)脾肾两虚治则:温阳利水。

  2)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3)痰湿阻滞治则:化痰祛湿,利水消肿。

  4)湿热壅盛治则:分利湿热。

  注意事项

  1)特发性水肿预后良好,患者无需多虑,平时应保持情绪达观,心境平和。

  2)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及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并宜低盐饮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