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中耳炎的护理保健及预防

  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及时吸收。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加强儿童保健,及时做好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发生,对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进行定期健康普查,及早发现治疗。

  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改变不良的哺乳习惯,哺乳时小儿不要平卧,头部要高一些,以防奶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在上呼吸道有急性炎症时,不要用力擤鼻,以防止鼻咽部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最好是将分泌物咽腔后再吐出。清除邻近病灶,如鼻窦炎、增殖体炎、扁桃体炎等。

  洗澡、游泳时避免污水流入外耳道。

  挖耳常可损伤中耳,引起炎症,因此需避免挖耳等不良习惯。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营养合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