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实验室检查

  1.基础代谢率

  正常范围:-10~+10%(或+15%),本病根据基础代谢率高低分为轻(+15~+30%)、中(+30~+60%)、重(>+60%)三型。本病约95%高于正常。临床也可用下列方法估计。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后清晨空腹静卧,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脉压以mmHg为单位计算)。

  优点:简单易做,不受含碘食物及药物的影响。缺点:缺乏特异性。

  2.血清蛋白结合碘:(PBI)

  血清中99.5%以上的甲状腺素均与血清蛋白结合,因此测定PBI可反映甲状腺素的水平,其中主要是T4占80%~90%,T3只占小部分。正常值为4~8μg/dl,甲亢者高于正常高限,但由于易受含碘食物、药物及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的影响,临床已少用或不用。

  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血清中99.5%以上的T4与蛋白结合,其中80%~90%与球蛋白结合称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TT4指T4与蛋白结合的总量,因此在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浓度正常的情况下,测定总甲状腺素可反映甲状腺功能。竞争性蛋白分析法正常值为4~12μg/dl.

  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在甲亢发生早期,T3升高早而快,约大于正常4倍,而T4上升缓慢,可能仅2倍,所以测T3为诊断本病较敏感的指标。对本病初起、治疗过程程中疗效观察及治疗后复发的先兆更为敏感,如T4已正常,而T3逐渐升高,有复发可能,但老年淡漠型甲亢T3可不高,放免法正常值100~150ng/dl.

  5.甲状腺摄131Ⅰ率测定(甲亢符合率90%)

  甲状腺有选择性吸收和浓集无机碘的功能,空腹给予一定量碘后,通过测定甲状腺吸碘的速度和强度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一般服碘后测二次:3小时和24小时,高峰值在24小时出现。

  正常值:5~25%(3h) 20~45%(24h)

  甲亢患者:3h>25% 24h>45%,高峰前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