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鼻息肉的病因学说甚多,仍无定论、但现在多趋于多因素病因学,即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又以变态反应和鼻粘膜的慢性炎症最为重要。发生于鼻甲,基底宽广而无蒂者称息肉样变。不论是鼻息肉或鼻甲息肉样变,都是粘膜长期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等症状均可出现,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部位而异、鼻息肉阻塞鼻窦引流,可引起鼻窦炎,此时鼻分泌物较多,巨常有头痛、后鼻孔息肉可致呼气时鼻阻塞感、若阻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
鼻镜检查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彩图),触之感觉柔软、不痛可移动,一般不易出血、早期息肉因其体形小,故有时须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将下鼻甲收收缩后方能发现,后鼻镜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对明确鼻息肉的部位和范围有重要意义,鼻部X线拍片也属必要。
鼻息肉很少有恶变成肿瘤者,但本病有复发倾向,故现多主张综合治疗。
1)类固醇激素疗法:该疗法适用于①初发息肉:当息肉较小时,以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倍氯米松鼻内喷雾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②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为便于手术摘除,可先口服强地松,可使息肉体积明显缩小。③鼻息肉术后。术后以类固醇激素气雾剂喷入鼻腔,每日2次,坚持1—2月,防止和延续息肉复发。
2)手术摘除:对于明显引起鼻案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