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急救护理 > 正文

被杨瘌子蛰了的急救

  虫咬皮炎(insect bite dermatitis)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

  〖临床特征〗

  一、好发季节:夏秋季好发,二、好发部位:暴露部位。

  三、皮疹特点:局部红肿、丘疹、风团或淤点,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

  四、自觉症状:刺痛、灼疼、奇痒。

  五、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有限局性表皮棘细胞水肿及真皮乳头水肿,重者可形成表皮内疱或表皮下疱。

  〖预防治疗〗

  一、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 4mg 口服 3次/日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二、激素治疗 强的松 15-20mg/日,渐减量。

  三、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四、炉甘石洗剂五、局部冷湿敷。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治疗可用复方消炎霜外搽和抗组胺药内服。

  【处方】

  1.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

  2.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

  3.一有前驱症状或出现风团样损害就应及时用药,可减轻发作。

  4.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5.草席应洗清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在草席中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