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诊断比较困难,必须与细菌性角膜溃疡进行鉴别(见表)。有农业性眼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再者,疑为真菌感染时,应作角膜病变处刮片。将取下的坏死组织放于玻片上,滴5%氢氧化钾一滴,覆盖破片,立即镜检,寻找真菌菌丝。有条件时应进行真菌培养。
真菌性与细菌性角膜溃疡的鉴别
|
细菌性角膜溃疡 |
真菌性角膜溃疡 |
刺激症状 |
重 |
较轻 |
病程 |
起病快,病程短 |
病缓慢,病程长 |
溃疡形状 |
大致规则,表面湿润 |
大都不规则,表面粗糙,干性似“舌苔”或“牙膏”状。 |
浸润密度 |
均匀,中心区较周边密 |
浓淡不一 |
坏死组织 |
有粘性,不易刮下 |
无粘性,易剥下 |
溃疡性质 |
软性感,角膜明显增厚,基质以水肿为主,浸润次之,溃疡边缘较整齐与健康区角膜界限模糊 |
硬性感,角膜增厚不明显,基质以浸润为主,水肿次之,溃疡边缘迂曲与健康区角膜界限清楚,有“卫星”病灶 |
治疗
1.抗真菌药物目前尚无十分满意的广谱抗真菌药,一般可使用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B)0.2~1.0毫克/毫升混悬液、制霉菌素(nystatin)2500单位/毫升混悬液或10万单位/克眼膏、0.1%金褐霉素液或1%眼膏、0.05%曲古霉素(trichomycin)眼膏、0.1%阿沙霉素(agalomycin)眼膏、5%匹马霉素(pimarcin)混悬液点眼。一般可每30分钟~1小时点眼1次;眼膏每天5~6次。亦可用1~2%碘化钾及20~30%磺胺醋酰钠与上述抗真菌药并用。
2.散瞳 1~3%阿托品液点眼。
3.手术对长期不愈或有角膜穿孔危险时可行结膜瓣遮盖术或治疗性角膜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