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小儿贫血的分度及临床特点

  (一)小儿贫血的分度与分类

  贫血可依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而分轻、中、重和极重四度。婴儿和儿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因此诊断小儿贫血时,要注意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值,才能正确判断是否贫血。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建议:6个月~6岁Hb<120g/L(12g/dl)作为生活在海平面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另有报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M,正常成人血红蛋白约增高4%。小儿贫血分为如下四度。见下表。

贫 血 的 分 度

程 度  Hb g/dl  RBC数/μl 
轻 度  (11-12)-9  400-300 
中 度  9-6  300-200 
重 度  6-3  200-100 
极重度  <3  <100 

  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结果,贫血细胞分类为三类,见下表:

贫血细胞形态分型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32 

  (二)小儿贫血的临床特点 小儿贫血的主观症状少,表现为嗜异癖,面色苍白,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婴幼儿常有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还可因缺氧而代偿性呼吸、心跳增快。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心衰,甚至影响生长发育,体重不足,身材矮小,行为异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