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导致盆腔发炎的感染途径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盆腔炎。盆腔炎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

  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生活及工作,也会造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增强了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除外阴、阴道、宫颈的自然防御功能外,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

  此外,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和来自外界的病原体如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这些病原体常通过以下途径感染人体:

  1)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人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多见于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感染。

  2)沿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人外阴、阴道后,沿粘膜面经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粘膜至卵巢及腹腔。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沿此途径扩散。

  3)经血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人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为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4)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