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流行性角结膜炎的表现及治疗

  (一)病因:

  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E.K.C)为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所引起。其中8型多见,传染性强,曾引起世界性流行。

  (二)临床表现

  初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继则出现角膜炎。

  1.急性结膜炎期:潜伏期5~12天,多为双侧,一眼先起,常伴有头痛。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自觉有异物感。刺痒,但分泌物少,且为水样。1/3的病员结膜上可见伪膜,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在下睑结膜及穹窿部有多的圆形滤泡,有时结膜下可出现点状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约5~7天后,结膜炎症状逐渐消退。

  2.浅层点状角膜炎期:结膜炎症消退后,有时患者仍感怕光。流泪。异物感及视力模糊。检查时,以1%荧光素染色后,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中心区有很多散在点状着色,上皮下有圆形浸润点,将上皮微微抬起,但不形成溃疡。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浸润逐渐吸收后,常可留下不同程度的薄翳,一般对视力无大影响。

  (三)治疗

  以局部用药为主。0.1%疱疹净、0.5 %环胞苷。0.05~0.2%阿糖胞苷或4~5%吗啉双胍(ABOB)等眼药水,白天可每小时点眼一次。在角膜炎期加点0.5%醋酸可的松液或0.1%地塞米松液每日四次,或用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的混悬液作结膜下注射,每次0.2~0.3毫升,可以帮助抑制炎症,促进浸润吸收。抗生素(如氯霉素、金霉素等)点眼每日四次,它们虽然对病毒无效,但可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在角膜不染色后,加点狄奥宁液促进混浊吸收。

  许多小流行是起源于医院。诊所被污染的器械或药水,为了预防起见,应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