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型
1)寒哮(寒痰伏肺)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门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香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候分析: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见胸隔满间如塞,咳反不甚而咯痰量少;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外感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2)热哮(痰热壅肺)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黏浊稠厚不利,色黄或白;痰火郁蒸,则烦闷,自汗,面赤,口苦;病因于热,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是痰热内盛之征。
以上二型见于哮喘发作期。
3)肺虚(肺卫虚弱)症状: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咯痰清稀色白,面色?s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证候分析: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痰饮蕴肺,故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眺白,舌淡苔白,脉虚细,皆属肺卫虚弱之征。
4)脾虚(脾虚气弱)症状:平素食少院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
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故食少脘痞,大便不实,常因饮食不当而引发;中气不足则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皆属脾虚气弱之候。
5)肾虚(肾元不足)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质胖嫩,苔淡白,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故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精气亏乏,不能充养,故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易发;若遇阳虚可见外寒之征,遇阴虚则生内热之候。
以上三型见于哮喘缓解期。
诊断要点
1)哮喘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喉痒、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迅即引起发作。
2)典型发作常在夜间发生,病人突感胸闷窒息,迅速发生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张口抬肩,喉中痰鸣有声,咳嗽等。
3)哮喘发作时,胸部多较饱满,叩诊有过清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长期哮喘发作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时,则在缓解后也听到干湿罗音;并发肺气肿时,就有肺气肿的体征。
4)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或透亮度增高。
施治原则
1)寒哮治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2)热哮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3)肺虚治则:补肺固卫。
4)脾虚治则:健脾化痰。
5)肾虚治则:补肾摄纳。
注意事项
1)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疾病,临床常见,发作时应及时治疗,防止窒息发生。
2)对本病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暧,防止外邪诱发。
3)忌烟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注意饮食宜忌,以冀减少发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