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肠梗阻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在小儿时期比较多见。临床上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与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不排便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体液不足;③疼痛;④舒适的改变:腹胀;⑤低效性呼吸型态;⑥有感染的危险;⑦口腔粘膜的改变。

  一、焦虑

  [相关因素]

  1环境改变。

  2年长儿对手术安全有顾虑或害怕手术。

  3疼痛。

  [主要表现]

  1患儿/家长处情绪紧张、易激动。

  2患儿不合作。

  3患儿哭吵。

  [护理目标]

  1患儿及其家长能采取有效方法应付焦虑。

  2焦虑感减轻。

  3信任医护人员。

  [护理措施]

  1给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住院环境。

  2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机会诉说焦虑/恐惧感的原因。

  3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

  4通过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和恐惧对患儿生理的影响。

  5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说明手术目的、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增加其对手术的信心,减轻其恐惧感及手术的顾虑。

  [重点评价]

  1患儿及家长对手术了解的程度。

  2患儿及家长有无焦虑/恐惧症状。

  二、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1禁食。

  2呕吐。

  3胃肠减压。

  4手术中出血。

  5手术后出血。

  [主要表现]

  1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哭时无泪。

  2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护理目标]

  1患儿粘膜湿润。

  2生命体征平稳。

  3患儿血清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患儿皮肤粘膜有无干燥、脱水,皮肤弹性如何、有无口渴等情况。

  2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

  3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行胃肠减压时应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保持引流通畅,并做好记录,作为补液的参考。

  5观察、记录呕吐的次数以及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6观察、记录切口敷料渗液情况。

  7及时向医师报告患儿异常情况或新的出血情况。

  8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重点评价]

  1监测心率、血压、粘膜和皮肤弹性情况。

  2监测出入量是否平衡。

  3术后是否有新的出血。

  三、疼痛

  [相关因素]

  1肠梗阻。

  2炎性渗出物刺激。

  3手术切口。

  [主要表现]

  1年长儿主诉腹痛、切口疼痛。

  2婴幼儿烦躁、啼哭不止,拒食。

  3睡眠障碍,不能入睡。

  [护理目标]

  1年长患儿诉疼痛减轻。

  2婴幼儿情绪平稳、安静。

  [护理措施]

  1主动听取患儿及家长诉说,并提供得到舒适的方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