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科切除溃疡病灶后,根本上解决了慢性穿透性或胼胝性溃疡不易愈合问题,同时消除了病灶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刺激,有助于消除症状,防止复发。
2.切除溃疡病好发部位,绝大多数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胃小弯附近幽门窦部等,这些部位在胃大部切除时均被切除,溃疡再发的机会自然就很小。
3.减少胃酸的分泌,由于胃体部在手术时大部被切除,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腺体大为减少,手术后的胃液分泌中仅有低度游离酸,这也可减少溃疡再发的可能。
4.增加了胃酸被中和的程度,手术后碱性十二指肠内含物进入胃内的机会增多,可使胃液的酸度进一步中和而降低。
5.缩短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胃粘膜被刺激机会减少,也可以减少溃疡发生的可能。
6.胃迷走神经切断后,胃液分泌量和酸度明显降低,基础胃酸分泌量可减少80~90%,消除了神经性胃酸分泌,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导致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
7.迷走神经切断后,游离酸完全消失,基础酸中不出现游离酸,消除了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分泌,从而减少体液性胃酸分泌,达到治愈溃疡病的目的。
胃大部切除术虽不是针对溃疡病发病机理的理想疗法,但当溃疡病已具有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时。胃大部切除术至少在目前是较最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手术死亡率已降至1~2%。远期疗效据国内文献报道,症状完全消失又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者可达85~90%,可称满意;但有小部分病人在术后不免发生各种并发症,是胃大部切除术尚存在着某些缺点而有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