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小儿增强体质的重要季节,古人对小儿的保健历来讲究“春捂秋冻”。春天穿戴要多一点,而秋季则要适当少一点。为什么有的小儿很少感冒,而有的小儿冬季感冒不断,一个月就要发烧咳嗽一两次,根源在于小儿耐寒能力有差别。耐寒能力强,抵抗力就必然强;反之耐寒能力差,抵抗力就弱,稍有不慎就会受凉感冒,引起发烧、气管炎、肺炎、哮喘。
要增强抗病能力,首先要提高耐寒能力,这要通过“秋冻”来实现。所谓“秋冻”并不是让孩子冻得打哆嗦,而是说秋季天气凉爽了,虽然要逐渐给孩子增加衣服,但要适当穿戴少一点,古人称“薄衣”,只有适当少穿戴,才能达到锻炼小儿耐寒能力的目的。到底应穿戴多少才合适呢?一般来说,在小儿玩耐活动时,以身上不出汗为宜,如果不活动还在出汗,那肯定是穿戴多了。古代《婴童百问》提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则由必耐寒。”《诸病源候论》还提出:“小儿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都指出小儿不可穿戴太多,太多了小儿会不断出汗,出汗多了,抵抗力就会降低,俗称“出汗出虚了”。
有时小儿平素就容易出汗,尤其在刚入睡时,周身汗出很多,这是抵抗力低的重要表现。一般还同时伴有面黄、大便次数多、进食则便的症候,对这种小儿,也要在秋季抓紧调理,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