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纱布填塞法治疗肝切除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摘要】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治疗肝切除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适应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15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病人采用纱布填塞法。1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2例,B级3例。肿瘤直径在10~18cm之间,行右半肝切除8例,联合肝段切除4例,右后叶切除3例。结果  15例经纱布填塞创面均止血成功,纱布在3天内拔出。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对肝切除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纱布填塞法是十分有效、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  纱布填塞;肝切除;出血

  大出血是肝切除术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伴严重肝硬化病人肝切除术中更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直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1995年1月~2004年10月,我们采用纱布填塞法成功治愈了15例肝切除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36~65岁,平均43.2岁。多因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12例,B级3例。肿瘤直径在10~18cm之间,其中右半肝切除8例,联合肝段切除4例,右后叶切除3例。纱布填塞的原因:10例因肝创面反复缝扎止血,仍有广泛渗血;3例因紧邻第二肝门,勉强缝合恐误扎肝静脉;2例因血不凝。

  1.2  结果  15例经纱布填塞创面均止血成功,纱布在3天内拔出。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发生。15例术后均康复出院。

  2  讨论

  肝切除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多见于肝硬化较严重的病人[1] ,此类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术中肝创面常无法得到有效的对拢缝合,勉强缝合止血有误扎重要血管或胆管的可能。此时,采用纱布填塞压迫肝创面止血,是减少进一步出血、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实用方法[2]之一。

  2.1  纱布填塞的指征  由于纱布填塞法可导致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危险,故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笔者认为在下列情况下纱布填塞是十分有效的:(1)严重肝硬化、肝创面无法对拢缝合,虽经反复缝扎止血,仍有广泛渗血。(2)大量输血致血不凝,肝创面广泛渗血不止。(3)紧邻重要血管、胆管结构,难以有效缝合止血,勉强缝合有造成损伤可能。

  2.2  纱布填塞的方法  如果直接将纱布填塞于出血创面,术后拔出纱布时有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我们采用将明胶海绵填塞于出血创面,外用一游离大网膜敷贴,再将大的盐水纱布依次折叠填塞于大网膜外,这样可极大地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性,15例无一例发生继发性出血。双套管应置于填塞的纱布旁。如同时填塞1块以上的纱布,应做好标记,按从外到内顺序依次拔出。

  2.3  拔除纱布的注意事项  如术后双套管引出的血液明显减少,表明创面出血已基本控制,此时可以逐步松动填塞的纱布。拔纱布前应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病人疼痛。应先拔出创面外围的纱布,最后拔出紧贴创面的纱布。在拔出最靠创面的纱布时,如发现双套管有鲜血引出,则应立即停止、观察,如有持续性出血,应暂不拔出纱布,可继续应用止血药物。纱布一般在术后3~5天内拔出。超过5天,有引起感染的可能。纱布拔出后如无渗液,则可拔出双套管。本组15例均在术后3天内成功拔出纱布,无一例发生继发性出血及感染。

  2.4  术后支持治疗  此类病人术中往往失血较多,术后应给予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以改善病人的凝血功能。同时应加强保肝、护肾治疗,以确保病人安全康复。

  总之,在肝切除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纱布填塞法是十分有效、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甲梅,严以群,吴孟超,等。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后肝脏创面的处理:附628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4):228-229.

  2  严以群,杨甲梅,徐峰,等。肝肿瘤术中大出血纱布填塞止血成功17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1):31-32.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