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肠内营养

  一、胃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胃肠内营养适用于:①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如昏迷、大面积烧伤、口腔手术或大手术后病人。②胃肠道功能不良,吸收障碍者,如短肠综合症、消化道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③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手术前后营养补充,肝肾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等。

  二、胃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投给方法

  胃肠内营养可经鼻胃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口管注入。投给方法有:①一次投给: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250~400ml,每日4~6次;②间歇滴注:将营养液装入有盖的吊瓶内,缓慢注入400~500ml,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每日4~6次;③连续滴注:将全日的营养液在12~24小时内持续滴入。

  三、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喂养管并发症  ①胃管误入气管:插管后必须通过抽吸、注气听诊等方法证实胃管在胃内。②十二指肠或空肠穿孔:应选择质地柔软、稳定性好的喂养管,轻柔插入。

  2、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因鼻胃管灌注时呕吐引起,是较严重的并发症。预防:灌注时,病人取床头抬高30°卧位,掌握好灌注速度,在灌注停止30分钟后可抽吸,如回抽量>150ml,提示有胃潴留,应暂停鼻胃管灌注,改用其他方法。

  3、腹泻和便秘  腹泻,可由脂肪吸收不良、溶液浓度及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溶液被污染、低蛋白血症等引起;便秘,由水分摄入不足或膳食纤维不足引起。均应针对原因预防。

  4、肠道功能紊乱  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由于输注速度过快、膳食浓度高、量大、有异味、温度低及胃排空延缓等引起。应针对原因预防。

  5、水、电解质失衡  主要表现为脱水、高血钠、高血氯、高血钾、高血磷和氮质血症,主要与水分供应不足和膳食中钠、钾、磷过高有关,并非都由肾功能不全引起。其预防措施为:①供给无溶质水,监测血电解质和尿素氮,记录出入量。②如有肾功能不全,改用低钾、低磷膳食,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