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发生肘内翻的比较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出现肘内翻的概率比较,探讨该类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88年2月~2003年5月间治疗187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得以回访143例。采用手术治疗共79例,非手术组64例。结果  手术组出现肘内翻17例,占21.5%,非手术治疗出现肘内翻15例,占23.4%.结论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出现肘内翻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不能随意扩大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指征。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非手术;治疗结果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后发生肘内翻的比例较高,我院从1988年2月~2003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7例,其中1988~1995年之间收治的患者90%以上都采取保守治疗,而1996~2003年之间收治的患者90%以上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文通过对得以回访的143例该病患儿出现肘内翻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旨在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从1988年2月~2003年5月,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143例,男97例,女46例;年龄4~11岁;受伤时到就诊时间最短30min,最长23天;伤肘得以回访的时间最少2年,最长14年。其中单纯伸展型35例(其中1例合并肱动脉损伤),远端尺偏型43例,远端桡偏型31例,屈曲型34例。各种不同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术与非手术出现肘内翻的构成,见表1.表1  各种不同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行手术与非手术出现肘内翻的构成    1.2  治疗方法  所有采用非手术治疗者皆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尺骨鹰嘴牵引治疗3~6周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者皆采用内外侧切口或后正中切口,其中部分患儿做肱三头肌舌形瓣,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部分欠稳定者外加石膏托固定,4~6周后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143例患儿有回访结果,时间2~14年,平均8年,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皆完全恢复。发生肘内翻者内翻角度位于1°~50°,平均15.2°;其中手术组发生肘内翻的平均角度为13.6°;非手术组发生肘内翻的平均角度为16.1°。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组发生肘内翻比率为21.5%,非手术组发生肘内翻比例为23.4%,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远端尺偏型发生肘内翻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与贾连顺等[1]报道相似。

  3  讨论

  肘内翻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就其原因有很多学说,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肱骨髁上内侧松质骨因外力作用而有小的粉碎或压缩性改变而导致肘内翻[2]。通过总结我院得以回访的143例病例发现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发生肘内翻的概率无大的差异。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出于医院经济利益的考虑或试图通过手术的目的来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概率,而有扩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范围的趋势。本组的回访结果提示采用手术方式不一定能达到减少肱骨髁上骨折发生肘内翻的概率。所以笔者认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还是应遵循保守治疗为主的方法,不能随意扩大其手术范围,如复位困难或者旋转不稳定、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者才考虑切开复位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31.

  2  吉士俊。小儿骨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4.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