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骨折患者进行功能练习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练功是治疗骨折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骨折应将早期整复,合理固定,正确的功能锻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伤肢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练功是在不影响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训练病人进行全身或伤肢的合理运动,使伤处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和关节的活动得以恢复,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囊粘连和关节僵直等。

  功能练习的作用

  1.增强体质练功有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经络通畅,增强胃肠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预防因长期卧床所产生的疾病,如坠积性肺炎、泌尿道结石等;还可使损伤组织加速恢复,吸收和清除各种病理产物。

  2.改善全身和局部症状练功可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的信心,清除焦躁、忧郁等各种紧张心情,增强病人乐观精神。练功有活血作用,使骨折局部的肿胀、疼痛等症状能较快地改善。

  3.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功能练习,可减少骨折周围各关节的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挛缩、机化或粘连等改变,使关节基本保持功能。

  4.加速骨折愈合 积极进行合理的功能练习。使骨折局部气血运行通畅,灌注充足,代谢旺盛,为骨痂生长和周围组织损伤修复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合理的局部外固定下,伤肢功能活动时,将骨折周围肌肉收缩的斜向牵拉力转化为有利的纵轴加压力,使两骨折端接触紧密,起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和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5.加速伤肢功能恢复骨折整复后,恰当的小夹板固定和正确的功能锻炼相配合,可使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恢复同时进行。待骨折愈合牢固时,伤肢功能恢复也接近正常,免除了恢复伤肢功能的后续治疗,缩短了疗程。

  6.矫正残余移位 经过合适的小夹板固定,固定垫位置也恰当,则作功能锻炼时,伤肢肌肉收缩会使肢体周径随之增大,从而对小夹板和固定垫产生挤压力,此时,有残余的骨折端也承受由小夹板、固定垫弹回的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将移位的骨折端向伤骨的纵轴线上挤压,起到矫正残余移位的作用。

  注意事项

  1.练功的目的是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上肢的各种活动要以增加手的灵活性为主,下肢以增强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2.应结合骨折类型和病人体质,采用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一切锻炼均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应由病人随意进行,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对于有思想顾虑或胆怯的病人,应鼓励他大胆锻炼。根据每例骨折的具体情况,对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去做。对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则应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收活动,肱骨干骨折的前臂左右摇摆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桡骨下段骨折的背伸、桡偏活动,股骨粗隆问及股骨干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括动,胫腓骨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胫腓骨下段骨折和踝部骨折的蹠屈活动等,应加以控制,避免使骨折端承受过大的剪切力、旋转力、折角力和分离力等。

  3.功能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让病人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4.功能锻炼应以病人主动活动为主,如由医务人员帮助时,仅能做扶持伤肢的辅助动作,不应由他人用力扳推,或作被动的屈伸、扭转等动作,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骨折愈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