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颈部软组织损伤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综合征。本病多发生于40~60岁。

  (一)解剖

  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领椎间盘的结构与腰椎间盘相似,间盘较厚活动范围较大。其中颈1、颈2主要是旋转活动,颈3以下部位前后移动较多,颈5-6在屈伸活动时前后移动范围最大。颈椎在脊椎中活动度最大,因此其椎间盘、周围韧带受伤机会增加;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损伤的积累颈椎间盘也发生退行性变,逐渐老化,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如果继续受到损伤,司使椎体的骨膜受牵拉和挤压,而产生损伤后修复反应,形成增生骨赘;骨赘与破裂的椎间盘组织组成突出物,压迫邻近的组织。突出物如向外侧突出,可压迫神异根而产生神经根被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如突出物向后突出,压迫脊髓可产乍脊髓受压症状;如向侧方突出,可刺激交感神经;如压迫椎动脉,可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此外,青壮年颈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化时,可因明显的外伤而破裂,发生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表现症状与颈椎病相似,但无骨赘增生,较少见。

  (二)病因病机

  颈椎位于活动性较大的头颅和相对稳定的胸椎之间,其活动度大,易于损伤,加之多年劳损,使颈椎及其周围组织老化,这是引起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领椎间盘突出或脱出,钩椎关节及椎小关节的增生和紊乱,后纵韧带钙化,椎体骨刺形成,黄韧带厚等,伴有先天性椎管狭窄者,本病的发生较早,相对症状也较重。颈椎间盘脱出或增生的骨刺,可压迫神经根而出现感觉、运动方面的改变。脊神经后根及前根在脊髓膜运行部分为根袖包围,然后穿出神经孔成为脊神经。根孔及其附近组织包括根孔附近的蛛网膜都可发生纤维化而增厚。

  脊髓受压可出现功能障碍,早期能自行恢复,时间较长可产生脊髓变性软化及空洞形成等不可恢复性损害。

  (三)临床表现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缓慢,症状多变,病程较长,且可反复发作。常为单侧,偶发双侧。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

  1.神经根型 常见手指麻木有触电感,可因颈部屈伸旋转而加重,上肢深重,握力减弱,持物有失落感。

  2.脊髓型 早期可有步态笨拙,脚尖下垂,单侧或双侧下肢软弱无力,有麻木感、膝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提睾、肛门反射减弱。严重者发展到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

  3.椎动脉型 颈部扭转或后伸时出现短暂之颈性眩晕、头痛、耳鸣,甚至猝倒等脑干缺血现象。血运不足表现为吞咽困难,语言不清,舌肌运动障碍,上下肢运动不灵,视力模糊,偏盲、失明等。

  4.交感型 常见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枕部痛、枕大孔压痛、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球震颤、流泪、鼻塞、心跳增快或减慢、心律紊乱、血压升高或降低、肢体发玲、皮肤刺痒、麻术感、多汗或少汗等症状。

  5.其他 临床上出现2型以上共存的复杂的症状,为混合型颈椎病。前缘增生可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喉返神经受累出现声音嘶哑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