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小儿骰骨干骨折护理问题与措施

  小儿骰骨干骨折护理问题与措施如下:

  【护理问题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相关因素

  ①长期卧床,患肢制动;

  ②外固定压迫;

  ③胶布过敏;

  ④物理刺激。

  2.护理措施

  (1)做好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或局部,并涂以滑石粉或爽身粉。

  (2)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柔软,无渣屑。

  (3)用胶布皮牵引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对胶布过敏,皮肤发痒、发红、溃烂情况。有者应及时去陈皮牵引,局部涂龙胆紫,敷盖纱布后政用布兜牵引或皮牵引套。

  (4)石膏夹板固定者应注意防止压伤皮肤,及时修剪石膏或调节夹板松紧及长短。

  【护理问题2】外固定牵引不易保持。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说明牵引的注意事项,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应成一直线,勿将被子等物品压在牵引绳上,不可随意加减牵引重量,牵引锤要悬空,滑轮应牢固灵活。

  2.保持患肢屈髋、外展位。不可随便改变患者的位置。如需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应由一人维持有效牵引方可搬动病人。

  3.保持反牵引力,床尾抬高15°~20°。

  4.夹板固定时,要保持布带松紧适宜,上下活动1cm为宜。

  5.保持外固定架的牢固性,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以确保正确有效的牵引。

  【护理问题3】患肢功能活动障碍。

  护理措施:

  1.耐心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护士要站在患儿床前教会患儿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多鼓励表扬患儿。

  2.骨折早期(1—2周),做踝关节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3~4周后开始练习抬小腿,膝关节完全伸直,逐渐加大活动幅度。

  3.骨折后期(4周后),牵引去除后,先在床上活动1~2周,然后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逐渐改用单拐,继而弃拐行走。

  【护理问题4】有发生血循环障碍可能。

  护理措施:

  1.由于新生儿不能表达自己的不适,且感觉不敏感,因此对于产伤行自身固定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肢末端血循环情况,床头交接班。注意患肢末端温度有无发凉、颜色有无发紫,并指压患肢足趾甲床查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放松外固定。

  2.行悬吊牵引的患儿,患肢末端可因绷带缠绕过紧,或皮牵引滑脱绷带勒压动脉,或肿胀加重而压迫血管神经,或较大儿童行悬吊牵引时因心脏射血能力有限而引起血循环障碍,出现青紫、发冷、麻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摸不到。应每2~4h观察1次,如出现上述情况,应详细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因血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性挛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