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肱骨上段骨折与肩关节脱位

  该节包括肱骨头、外科颈、大小结节骨折,肱骨上段骨骺分离和肩关节脱位。该骨折和脱位在治疗后均影响肩关节功能,练功法基本相似。

  肱骨上段肱骨头为半球形,球面是光滑的关节面,边缘下外侧比较细小的浅沟部分是解剖颈。解剖颈前方有小结节,外侧有大结节,大小结节下方细小部分为肱骨外科颈,即肱骨上端与肱骨干交界处,亦为肩部深、浅肌群附着点及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是肱骨上端骨折的好发部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据文献统计占全身骨折17%。根据损伤机制可分为外展型及内收型两种。肱骨头、大小结节等骨折不多见。

  肱骨外科颈外展型骨折比较多见。跌倒时患肢呈外展姿势,躯干向健侧倾斜。骨折后肱骨头内收,肱骨大结节向下倾斜,肱骨干外展,在远近骨折段之间形成角尖向内的成角畸形。内收型较少见。跌倒时上肢处于内收状态,身体倾向患侧,肩部着地。因暴力便骨干内收,肱骨头外展,在两骨折段之间产生角尖向外的成角畸形。

  肩关节脱位较常见,占全身大关节脱位50%以上,以青壮年及中年为多见。肩关节脱位以脱位的方向不同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两大类。以脱位的部位来分,前脱位叉可分盂下脱位、喙突下及锁骨下脱位等。后脱位可分为肩峰下及肩胛冈下脱位,但后脱位极少见。肩关节脱位多因直接暴力所引起。当跌倒时上肢呈外展外旋位而以手或肘部着地,则暴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致肱骨头由肩胛下肌及大圆肌问的关节前下方薄弱部位将关节囊顶破而脱离关节盂,即形成前脱位。临床症状除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一般关节损伤外,还有其特有特征,即方肩。脱位后由于肱骨头脱离关节盂,三角肌被肱骨拉向前内方,故肩峰突出而关节处空虚,使肩出现方肩。典型姿势为患肢肘关节屈曲以健手托患侧前臂并紧贴胸壁,头倾向患侧以缓解疼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