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一种意外损伤,多发生于50~60岁的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偶见于青年、儿重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病因为轻度的间接外力,即扭转性损伤所致。如老年人行路时滑倒,或骨质疏松而活动较小的老年人,站起步行时,由于肌肉突然紧张,亦可引起股骨颈骨折,病人年龄愈轻,发生股骨颈骨折所需的外力愈大。骨折按损伤机制可分为内收骨折(较多见)和外展骨折;按骨折部位分为囊内骨折(头下、颈中骨折)和囊外骨折(基底部骨折);按稳定性分为稳定骨折(Pauwel角小于 30°)和不稳定型骨折(Pauwel角大于30°)。典型症状为畸形,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x线摄片检查容易诊断。

  功能锻炼

  整复固定后即应进行全身锻炼,预防因长期卧床发生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大面积褥疮感染、败血症等),但不能随便翻身、坐起和盘腿。患侧踝、趾关节可自由活动,逐步做股四头肌锻炼。并要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运动。解除固定后在床上进行患肢肌肉、关节不负重锻炼,主要是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避免髋内翻或外旋。待骨折愈合后方可离床下地,逐步负重活动。如果发现股骨头部变形、塌陷、骨密度增浓等缺血性坏死征象时,要延迟下地负重时间。

  股骨颈骨折时,对不全或无移位骨折可使病人卧床休息,患肢保持中位,并放于外展位。可随时坐起,6周后可在外展夹板双拐保护下,下地锻炼行走。骨折愈合后才能开始负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