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床分组对照观察说明了中药治疗“手掌脱皮症”疗效肯定。阐述了该病的病因病机,总结了多年临床配方“清热养阴润燥散”的中药治疗,方解等。通过调整五脏六腑,使皮肤的代谢趋于平衡与协调,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消除了干燥与脱皮的现象。
1.临床资料 临床全部病例选择哈尔滨市中医院门诊患儿进行病例观察。所选病例全部筛查排除皮肤有真菌等各种感染者。年龄选定在4~9岁之间的患儿,男女不限,收集病例结果,患儿平均年龄在6.3±2岁。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用中药“清热养阴润燥散”进行口服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养血润燥、开毛窍为治疗原则。
中药用黄芩8ɡ、知母10ɡ、牛黄3ɡ、丹皮10ɡ、生地15ɡ、玄参10ɡ、当归10ɡ、川芎5ɡ、乌梢蛇5ɡ、连翘8ɡ。
对照组: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
2.2 服药方法治疗组,中药散剂制成粉末以每岁每次一分的量口服;六岁以上儿童每次最大量不超过4克;每日三次口服,分早、午、晚口服。重者可白天每四小时服一次,每日四次口服,分早、午、下午四点、睡前口服。对照组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晨起与睡前各1次。
3.对象和方法
3.1 病例选择与方法选择所有病例,全部病程在二年以内者为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共观察病例56例,分为治疗组,即口服中药清热养阴润燥散剂组36例。外用药为对照组30例。从病例中检出的所有手掌脱皮症的患儿,其手掌都较正常人的手温略高、皮肤也较干燥。并伴有舌红、唇红的体征,也例入观察指标中。
3.2 排除标准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其它治疗者;不服从临床治疗方案,中途退出者,或失访的患者。
3.3 治疗标准手掌皮肤停止继续脱皮或原有脱皮深度变浅为轻度好转,手掌脱皮面积消失1/3为好转现象,手掌脱皮消失,新皮肤长出,皮肤正常为治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结果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分组情况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组对照情况
组别 例数 男女 一般症状
舌红 唇红 手心热
中药治疗组 36 24 12 30 24 36
外涂药对照组 30 20 10 22 18 30
两组治疗前后局部手掌症状与三个体征观察指标对照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明显差异。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在治疗30天后舌红、唇红、手心热症全部消失。而外用药组则无改变。手掌脱皮症一般外用药初期效果尚可,疗效不稳定,继续使用的过程中也易复发。
表2 两组治疗情况对照
观察指标 组别 治疗前 7天后 15天后 30天后
舌红 治疗组 30 12 0 0
对照组 22 22 22 22
唇红 治疗组 2 4 9 4
对照组 18 18 18 18
手掌心热 治疗组 36 16 6 0
对照组 30 30 30 30
表3 掌脱皮症两组治疗情况对照
观察指标 组别 第15天 第30天 停药1月后
好转 治疗组 20 8 8
对照组 12 14 12
治愈 治疗组 10 28 28
对照组 6 6 0
无效 治疗组 6 0 0
对照组 12 10 18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
5.讨论 手掌脱皮症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致脾胃积热日久,热入于血,日久阴津失于所养,故皮肤干燥脱皮。皮肤的变化反映了机体内血液的代谢变化。如有人皮肤或干或湿、有人皮肤起疥、起痘,都是人体受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机体内代谢发生变化所致。代谢的变化主要通过血液,中医通过药物清除血液中不良的代谢产物,叫做解毒。从而排出机体内的不良代谢产物,开毛窍,促进皮肤的再生。通过中药的调整,使机体内部阴阳平衡,使全身细胞代谢趋于正常化,从而使皮肤得到正常的润养、手部的代谢也正常,也就光亮润滑,新皮再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清热养阴润燥散,方药中的黄芩、知母共清肺胃之热,且泻火解毒;辅以牛黄、生地、丹皮、玄参四味药共起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的作用;佐以川芎、当归活血行气、养血润燥;使以乌梢蛇、连翘通络、散结、透热达表、引药走表于皮窍。从药理分析以上清热凉血解毒的药物都有抑菌、强心、镇静的作用;玄参与黄芩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川芎有增加肢体血溶量的作用,当归含有维生素B⒓、连翘含有维生素P等作用,使皮肤得到濡养滋润,对此病的恢复均有帮助。
从临床观察中不难看出,用中药治疗调整全身五脏六腑,故舌红、唇红、手心热等全身症状均有改善,疗效稳定、持久不易复发。单纯西药外用只能短时间的改善局部,疗效不易持久。两组观察结果,患手掌脱皮症的时间越短见效越快,复发率越低。如中西药并用治疗,临床疗效会显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