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常因手术后心理应激及接受长时间的各种医疗、护理处置,而导致入睡困难,严重者甚至丧失睡眠,心理行为发生改变,免疫功能降低。
向患者讲述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及诱因,包括身体不适、担忧疾病、经济负担、疼痛、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噪声、医源性因素、白天睡眠过多、床或枕头不适等。
重点强调睡眠障碍是可通过心理行为的调节恢复正常的,指出心理社会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术后康复,传授正确的应对方式和心理防御方式,宣传放松训练技术的应用及取得的临床效果,动员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下去。
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尽量减少治疗项目在夜间进行。日间输液时,让患者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关节,鼓励收听广播或听他人读报,使之在白天处于一种自然清醒状态,促进夜间睡眠。晚间护理时,督促家属每晚睡前为患者用热水洗脚,为其做背部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术后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适时不做按摩,睡前由家属从随身听播放患者喜欢或指定的舒缓音乐。
向患者仔细讲解示范放松训练技术:入睡前,患者取平直仰卧位,上肢自然伸直,肘略展,下肢舒伸,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尖自然外展,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眼光收回到眉中间,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脐下小腹部,意守下腹,闭目、合齿、舌抵上腭、呼吸深长。
医生点评: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证据表明,睡眠能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睡眠质量的好坏能极大地改变体内荷尔蒙的平衡,而这将影响癌细胞在患者体内的扩散速度。
胃癌患者由于心理应激、心理预期等常导致情绪不稳定,加之术后的疼痛及频繁的治疗极易对睡眠发生干扰,使患者发生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睡眠效率值下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
采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睡眠健康教育,使患者主观上意识到睡眠障碍给自身带来的不健康行为,以及识别自身睡眠障碍的原因和诱因,以提高术后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心理行为干预可调整患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状态,克服心理、生理对睡眠的干扰,缓解焦虑情绪,增加睡眠自信程度。利用白天时间安排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不仅把握了患者的康复最佳时机,也干扰了其颠倒睡眠形态。结合晚间涉及环境、心理、身体方面的睡眠援助,促进了患者规律睡眠的养成。
放松训练是对全身肌肉进行有意识的放松,通过肌肉的放松、杂念的消除,使人能消除躯体和心理上的疲劳、减轻疼痛不适,使入睡更容易,从而改善失眠带来的负性情绪,对消除负性情绪对患者心理、生理及神经免疫方面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加强社会家庭支持,使患者随时感觉到家人及社会关爱,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支持的氛围。另外,积极改善患者躯体不适症状,使患者在心理及躯体上都得到良好的放松,从而取得睡眠效率提高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