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警惕无症状型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经颈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血管,使其发生功能障碍,或者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发生病变,使血管腔变狭窄,最终闭塞引起此血管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发生梗塞性坏死。通常多见于动脉硬化血管内壁斑块形成和脱落。一般脑梗塞在发生之前多有肢体麻木,继之出现肢体瘫痪,并有相应的定位症状和病理反射。为什么有的脑梗塞无瘫痪发生呢?原因有3种,一是梗塞部位不影响运动通路,如梗塞部位在内囊前肢、外囊、豆状核、丘脑、顶叶、颞叶、枕叶及小脑多不出现瘫痪。二是梗塞灶的大小。通常直径小于2.0厘米者为小病灶,大于2.0厘米者为大病灶,小的梗塞灶由于受损范围小、未累及运动通路,即便累及运动通路,也较轻微,所以不引起瘫痪。三是梗塞灶的数目与瘫痪密切相关。多发性梗塞多为腔隙性梗塞、病人大多数都有高血压病,虽梗塞数目多,但是病灶小或未损及运动通路,因此不一定造成肢体瘫痪。大脑的一些部位具有特定功能,如语言中枢位于颞叶,视觉中枢位于枕叶。若病灶位于无功能的“静区”则可为无症状的脑梗塞。

  无肢体瘫痪的脑梗塞主要表现为智力、精神、语言障碍,无局部定位体征为主要依靠脑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因此,中老年人出现精神异常、语言障碍时应警惕无瘫痪型脑梗塞的发生,及早做脑CT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