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非特异性外阴炎

  妇女的外阴部在一般性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及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下而发生的皮肤粘膜炎症,叫做非特异性外阴炎。

  外阴炎多是因为阴道、子宫颈的炎性白带和宫颈癌分泌物、月经血或产后恶露及大便、尿液的长期刺激而发生的。一般炎症限于小阴唇内外侧,严重时整个外阴部均可发炎,肿胀、充血,严重时糜烂、形成浅表溃疡,有灼热感、痒,搔抓后疼痛。这些症状往往在排尿时加重。病程长则皮肤增厚、粗糙、有皲裂、奇痒。

  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应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停止使用擦洗外阴的药物,不穿化纤的内裤。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禁止性生活。必要时可选用消炎及止痒药物,如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等。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阴道或宫颈发炎,把这些部位的炎症治愈,非特异性外阴炎可随之而愈。外阴局部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3次,特别是大小便以后进行坐浴更好。在炎症部位涂些抗生素软膏或可的松软膏,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平时注意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干燥,特别是在月经期间更要注意这一点。不穿化纤内裤及牛仔裤。患有阴道炎宫颈炎要及时治愈等,都有预防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效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