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尿液比重的高低与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的含量和溶解度有关,与尿液溶质(氯化钠等盐类、尿素)的浓度成正比,同时受年龄、饮食和尿量影响。在病理情况下则受尿糖、尿蛋白及细胞成分、管型等成分影响。
「检测原理」
1.化学试带(reagent strip)法 又称干化学法,有仪器比色法和目视比色法。试带上含有酸碱指示剂和多聚电解质。
2.折射计(refractometer)法有座式临床折射计法和手提式折射计法。利用光线折射率与溶液中总固体量相关性进行测定。
3.尿比重计(urinometer)法用特制的比重计测定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密度)之比。
4.超声波(ultrasound wave)法 利用声波在不同特性物质中传播速度与密度关系的性质,通过测定声波的偏移来计算比重。
5.称量法 在同一温度下,分别称取同体积尿液和纯水的重量,进行比较,求得尿比重。
「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带法 ①操作简便、快速。②不受高浓度的葡萄糖、尿素或放射造影剂的影响,但受强酸和强碱以及尿中蛋白质的影响较大。③灵敏度底、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④只适合用作过筛试验,不能作为评价肾功能变化指标。
2.折射计法 可于15℃~38℃温度范围内使用,使用前可以通过温度补偿装置进行调校;可用已知标准浓度溶液和标准的去离子水校准。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滴尿),可重复测定,尤适合于少尿患者和儿科患者。测定比重通常比尿比重计法低0.002.折射计法被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学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CLSI)和中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hinese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CCCLS)建议为参考方法。
3.尿比重计法 操作较繁,标本用量大,受温度及尿葡萄糖、蛋白质、尿素或放射造影剂影响,结果难以准确,现已少用。
4.超声波法 易于自动化、标准化,但需特殊仪器;能应用于浑浊尿标本比重测定,且与折射计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5.称重法 准确性高,曾作为参考方法,但操作繁琐,易受温度变化影响,不适用于日常工作。
「质量保证」
1.化学试带法
(1)检验前:①试带法对过高或过低的尿比重不敏感,应以折射计法为参考。②使用与仪器匹配、合格、有效期内的试带。③每天用标准色带进行校准。
(2)检验中:如尿pH大于7.0,测定值应增高0.005.
2.折射计法 测尿前要按操作时室温进行温度补偿调校。仪器可用10g/L、40g/L和100g/L蔗糖溶液校正折射计,其折射率分别为1.3344、1.3388和1.3479.
3.尿比重计法
(1)检验前:新购比重计应用纯水在规定温度下观察比重是否准确。在15.5℃时,蒸馏水SG应为1.000;8.5g/L NaCl液为1.006,50g/L NaCl液为1.035.
(2)检验中:①尿量充足保证比重计悬浮于液面中央而不碰壁。②比重计在尿液面读数应准确。③测定时液面应无泡沫。④校正测定温度、蛋白尿、糖尿。
「参考值」成人:随机尿1.003~1.030;晨尿大于1.020.新生儿:1.002~1.004.
「临床意义」 尿比重测定用于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1.高比重尿 尿少时比重可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肝病、心衰、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或大量排汗等。尿量增多同时比重增加,常见于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或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2.低比重尿 尿液比重常小于1.015时,称为低张尿(hyposthenuria)或低比重尿。如尿液比重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比重接近)者,称为等张尿或等渗尿(isosthenuria),提示肾脏稀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可见于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尿崩症时,常呈严重的低比重尿(SG<1.003),可低至1.001.
尿比重易受生理和病理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于估计肾功能时,24h连续多次测定尿比重,比一次测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