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中医药文化在医患关系层面的特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中医对解剖的弱势反而使它的诊治更具有特点。中医诊治更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因此医患间的沟通是诊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医望闻问切过程中除对各种病征的细致观察外,更注意与病人及家属的信息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主观上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需要,但客观上却使病人和家属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医学社会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而今这种浓郁而感人的融洽关系已经被金钱冲淡,医患间的关系变得互相冷漠、怀疑,甚至敌视。这里我们避重就轻,不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仅从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根本问题对医患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中医的医疗模式曾几何时,我们记得当年医院,如果按分科比较,服务态度由坏到好排队,依次是产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内科、儿科、中医科……虽然各个医院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具有普遍性。中医科的服务态度在综合性医院中服务态度一般都要好于西医科室。尽管近年来中医院(科)与西医院(科)的区别在减小,至今我们还能依稀感觉得到这种差异。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医疗模式的区别造成的。与生物医学模式不同,中医原本有自身的医疗模式。生物医学基本的思路面向疾病,寻求疾病发生的部位———病灶,然后针对性的治疗———消灭病灶,随着疾病治疗的完成,生物医学模式的过程也完成了。中医学采用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模式。即认为,人体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人体组织器官、生理现象以及疾病变化同自然界变化有相对应的关系。在诊治疾病时要注意四时气候、地理环境等诸种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同时认为人体为小天地,其各个脏腑组织、体表内脏都通过经络气血相联系,诊治疾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种关系是整体的,又是动态的。

  中医对解剖的弱势反而使它的诊治更具有特点。中医诊治更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因此医患间的沟通是诊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医望闻问切过程中除对各种病征的细致观察外,更注意与病人及家属的信息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主观上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需要,但客观上却使病人和家属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指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病人是本,医生是标,二者必须相互配合。

  后现代整合医学模式“后现代医学”的兴起是上世纪末,是在对科学主义的强烈不满中产生的。这种思潮并不否定现代性的存在和优点,而是要反对它的“霸权”和局限。后现代医学提出了自己对疾病和健康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整合性的后现代医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本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的尺度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明博士指出,整合医学不同于替代医学、补充医学,也不同于中西医结合。整合医学是从多维度来理解人的康复,不仅有肉体方面还有心理层面、精神层面,且生活在复杂的文化土壤之中。“如果说替代医学是换汤不换药,那么补充医学则加了一些新鲜的汤,中西医结合要把老汤调得鲜美,至于整合医学,则把整个熬汤的锅灶、配方都换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药文化在医患关系层面的特质整合的后现代医学与传统的中医学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但也绝不是等同的。西方医学经历过现代医学的阶段,人们在发现它的优点和进步之外,看到了它的致命缺陷,理论医学为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设想,这些设想中的许多观念与传统中医学的不谋而合,说明了中医中有许多优越的合理的内容。整合医学中既整合了传统医学中的合理成分,也整合了现代医学中的优秀内容。

  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它敬畏生命、重视医疗实践,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强调整体观念,在诊治过程中始终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医患沟通的合作关系。这一系列的诊疗措施构成的医学模式,使中医学历来把医患关系看成是诊治疾病的关键,从而形成了“医乃仁术”的准则。

  遗憾的是,在西方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被科学主义挤兑得缺乏自信的中医只好寻找模仿西医的道路,以西医的标准为标准,从而逐渐丢掉了自己的医学模式,抛弃了人文精神,也赶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时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