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绝经后尿频、尿失禁

  许多妇女绝经后,常出现尿频、尿失禁,为此痛苦不堪。中老年妇女为何出现这种难言之苦?又该如何防治呢?

  成人尿量为1分钟1毫升,膀胱内尿潴留150~200毫升时则有尿意,在副交感神经作用下,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排尿。夜间人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使产尿减少,故睡眠时年轻者为0次,中老年为1次。若昼夜排尿8次以上或夜间排尿2次以上为尿频。若非自己控制下排尿,则称为尿失禁。

  女性尿道下部与阴道均由尿生殖窦发育而成,尿道粘膜及尿道平滑肌均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使尿道粘膜下组织肥厚并保持柔软性,粘膜下的血管床也依赖雌激素。绝经后雌激素减少甚至缺乏,这一方面使排尿机制作用减弱,另一方面使尿道粘膜下组织萎缩、硬化,血管床减少,萎缩的尿道粘膜易引起老年性尿道炎。雌激素减少造成阴道粘膜萎缩,致使尿道后缘膜外翻,加重了尿道炎的发生。因此,绝经后的妇女易出现尿频、尿失禁。

  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后妇女出现尿频、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应首选雌激素替代治疗,国外学者报道,用该疗法治疗绝经后尿失禁疗效达50%以上。上述治疗方法无效时,再采取胆碱药、抗胆碱药及中药治疗,并进行缩肛运动训练盆底肌,增强对排尿的主观控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