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
① 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cm~20cm,直径3mm~10mm.
②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
③ 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呈放射状排列的黄白色导管束。气微,味微苦涩。
【药材丹参】
栽培品粗大肥实,直径0.5cm~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以条粗壮、色紫红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4~6列细胞,有时可见落皮层组织存在。
② 皮层宽广。
③ 韧皮部较狭,呈半月形。
④ 形成层呈环,束间形成层不甚明显。
⑤ 木质部8~10数束,呈放射状,导管在形成层处较多,呈切向排列,渐至中央导管呈单列。木质部纤维常成束存在于中央的初生木质部。
【成分】
含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tanshinone 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丹参羧甲酯、二氢丹参酮I、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II、异隐丹参酮等,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水溶性成分中分得原儿茶醛、丹参酸甲、乙、丙等。
【理化鉴别】
取粉末5g,加水50ml,煮沸15~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粘稠状,放冷后,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做如下试验:
① 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挂在氨水瓶中,20分钟后取出,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② 取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放置1小时,过滤,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以丹参对照药材和丹参酮IIA作对照品;三种溶液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