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
白芷
① 根圆锥形,长7cm~24cm,直径1.5cm~5cm.
②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
③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有支根痕。
④ 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3.
⑤ 气香浓烈,味辛、微苦。
杭白芷
① 与白芷相似,主要不同点为横向皮孔样突起多四纵行排列,使全根呈类圆锥形而具四纵棱。
② 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2.
均以条粗壮、体重、粉性足、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白芷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由5~10多列细胞组成。
② 皮层和韧皮部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内含有淀粉粒,射线明显。
③ 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放射状排列。
杭白芷横切面与上种相似,但木质部略呈方形,射线较多,导管稀疏排列。
粉末:浅灰白色。
① 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或多角形,复粒较大,以十余粒复合而成的为多见。
② 网纹导管直径 13μm~18μm,偶见螺纹导管。
③ 可见分泌腔碎片,含黄棕色分泌物。
④ 木栓细胞类多角形,棕黄色。
⑤ 簇状结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成分】
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精衍生物: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白芷醚、以及氧化前胡素、异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花椒毒素、新白芷醚和去甲基苏北罗新等。
【理化鉴别】
① 取粉末0.5g,加乙醚适量冷浸,振摇后过滤,取滤液2滴,滴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香豆素类荧光反应)
② 异羟肟酸铁反应:取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层清液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香豆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