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
白花前胡
① 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但支根多除去,长3cm~15cm,直径1cm~2cm.
② 外表黑褐色至灰黄色,根头部中央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部有密集的横向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纹及横向皮孔。
③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可见一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小油点,木质部黄棕色。
④ 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紫花前胡
① 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无纤维毛状物,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基部残留。
② 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油点少,放射状纹理不明显。
均以根粗壮、皮部肉质厚、质柔软、断面油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白花前胡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8~20余层木栓细胞所组成。
② 皮层菲薄,为 2~3层切向延长的细胞。
③ 韧皮部占根半径的 3/5,靠外面的细胞排列疏松,多裂隙,射线甚弯曲;散生多数油室,直径42μm~102μm,周围分泌细胞 5~10个。
④ 形成层成环状。
⑤ 木质部导管多呈放射状断续排列,导管群中有时可见纤维;有少数油室。射线明显,由2~6列细胞组成。
薄壁细胞中含大量淀粉粒。
紫花前胡横切面
与白花前胡横切面的区别点为:木质部占根半径的1/2,导管排列不规则,近中心处有纤维束散在,无油室,射线不明显。
【成分】
白花前胡 含挥发油及多种(4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有川白芷内酯类成分及白花前胡甲素[(±)praeruptorin A]、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白花前胡丁素和白花前胡戊素等。
紫花前胡 含挥发油及香豆素,主要有紫花前胡苷(nodakenin)、紫花前胡苷元、紫花前胡素(decursin)和紫花前胡素Ⅲ、Ⅳ等。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渍2小时后,取乙醚浸出液2滴,分别滴在两张小滤纸片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天蓝色荧光。然后在其上面滴加15%氢氧化钠数滴,2分钟后荧光消失。将1张滤纸片避光保存,另一张滤纸暴光,约3小时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暴光者,天蓝色荧光加强,避光者,不显荧光。取粉末5g,加甲醇30ml,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蒸干,残渣加冰醋酸使溶解,加乙酰氯5滴和氯化锌数粒,在水浴中加热1~2分钟,溶液显红色。(检查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