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药剂 > 正文

中药药剂学: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制法

  流浸膏剂

  除另有规定外,多用渗漉法制备。操作时应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用低温浓缩成稠膏状,再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若有效成分已明确者,需作含量测定;流浸膏均应作含乙醇量测定。按测定结果将浸出浓缩液加适量溶剂稀释,或于低温下浓缩使其符合规定标准,静置24小时以上,滤过,即得。

  若原料中含有油脂者应先脱脂,再进行浸提;若渗漉溶剂为水,且有效成分又耐热者,可不必收集初漉液,将全部漉液常压或减压浓缩后,加适量乙醇作防腐剂。此外,以水为溶剂的中药流浸膏,也可用煎煮法制备,如益母草流浸膏,贝母花流浸膏等;也有的是用浸膏按溶解法制成的,如甘草流浸膏等。

  浸膏剂

  一般多采用渗漉法、煎煮法制备,也有采用回流法、浸渍法制备。应根据设备和浸膏品种选用。干浸膏制备过程中,干燥操作往往比较费时麻烦,可将浸膏摊铺在涂油或撒布一层药粉的烘盘内,在80℃以下干燥,制成薄片状物;也可在浸膏中掺入适量原药材细粉、药渣粉、淀粉稀释后再干燥。应尽可能利用真空低温干燥或采用喷雾干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1年新课

880起

查看详情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