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网瘾升级为精神病是转嫁责任

  忽闻“网瘾”被认定为精神病范畴了。这个词原本是让精神科医生熟悉些呢,还是应该让我等心理咨询师不觉陌生?有一个认识的老师,做网瘾有她一套路子,孩子这边聊聊,父母那边聊聊,再一起聊聊,七八成的案例就好了很多。当然时间跨度一般要半年以上,才能有明显的效果。看来没有去精神医院,效果也会如此出众。可是,不管以前谁更熟悉网瘾,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咨询师会越来越陌生,因为精神病不属于我们的咨询范畴,很有可能网瘾直接就会建议去医院诊治。

  不解之处在于,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不可否认的是网瘾并非遗传也不会完全是气质性的。那么既然是非生理原因的问题,用药物是否可以达到彻底疗效吗?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能!这里并不是要谈论把网瘾归咎为精神病是否合适,我不是精神科大夫说了不算。但我却看到了很多仅仅是“网络依赖”的学生们被错诊为精神病强迫就诊,强迫治疗,这些手法上到的确很像精神病的治疗方式。

  网瘾,大多是由于生活中得不到应该有的关爱和权力,才将目光投注到了虚拟的世界。那么解决之道当然在重新建构他在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而不是仅仅去重构人的大脑!那么是谁剥夺了这些网瘾者的权利,不让其享受被爱的温暖呢?是孩子们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些可以左右他的人。我们走访过某些打工子弟校、一些靠扶持金过活的关爱学校。那里接收的是大量流失儿童,有恶习的孩子,同时也有去网吧好多天不归和为了上网抢劫和偷摸的孩子们。问起他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段让人读后心酸的家史。什么有的父亲抛弃了家庭、赌博让家庭破碎、离异导致生活陷入绝境之地。孩子们早早就失去了被爱的权利,当问起其中的某些孩子学校好还是家好,回答是学校好老师好;问他如果抛弃你的爸爸决定回来找你,你愿不愿意跟他回家,孩子无语摇头,退缩状。让我们很揪心,也很为这些孩子抱不平。

  网吧是孩子的不情愿第二选择。如果家里很温暖,家里给他民主,不是那种强迫地爱他,暴躁的爱你,孩子会选择留在家里上网对不对?当我们还不能有能力反抗的时候,通常我们只能选择躲避。记得这样一个案例,在网吧7天7夜不归的小强被妈妈找回来。妈妈将其反锁在家,来寻求咨询。问如何教育孩子。回忆起来都无外乎是那些家长式的套话:为了让他不至于再堕落下去,我们打过、骂过,现在只能把他关起来。我问,你有什么权利去关押、打骂一个正常的人呢?就因为你是他们的父母吗?有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要去网吧,为什么不愿意跟你们交流,又是为什么要选择逃跑而不是把心里话说给你们寻求解决呢?没问,家长的回答既简单又干脆,因为不需要问他,做的不好我就有权利打他,有权利关他禁闭!

  父母如果用拳头代替关爱的话,孩子就用逃跑上网与你切断感情的交往,这叫“隔离”。“我不是不爱我的孩子,正因为太爱他了,才会这样。”这又是家长的借口。连起来就是:因为我太爱孩子,我就可以在他做的不好的时候打他、骂他。我想继续问,平时你有多少时间去发现孩子可能哪里做得不好吗?一个小孩成长过程是不是应该一点小错都不范呢,在你小时是不是就从来没有犯过错呢?当你的孩子打了就跑,打了记仇,说明与你关系还不够默契。那么你是应该继续打呢,还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爱来弥补你们之间不理解的裂痕?

  答案是显然的,网瘾就如同孩子们其他易范错的社会行为,如果你想让网瘾蜕化为网络依赖,再退为亲子关系淡薄,那么问题就会大而化小,渐渐得到解决。相反如果你想把网瘾升级为精神病,那么就要吃药住院,孩子渴求被关爱的夙愿并不可能完全达到,效果也许会有,但走出医院,他能学会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吗,能知道不用暴力也可以解决关系问题吗,能够去相信身边的人吗?留给社会的是一颗种子还是别的什么呢?

  知道了,把网瘾留给医务工作者,就不会给网瘾的父母带来太多麻烦。他们可以解脱说自己无病,病的是没有管教好的孩子。而如果交给我们咨询师我们是不能用药的,并且需要父母一同来治疗,孩子的问题会从父母身上寻根,并作系统咨询,父母参与一同改变。这样的话,他们可就“麻烦”大了。

  从医学心理学来看成瘾确实与大脑的某些部位异化可能有关,但单凭去修复这些,却不能回归成网瘾者的社会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成瘾康复者二进宫的可能。在社会下导致的成瘾行为,归结到最后应该结合社会的需求来进行调解弥补,社会康复,我以为这是本源。将医院治疗与心理咨询相结合有可能对咨询者有更好的效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