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心理咨询陷入尴尬的无政府状态

  开创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心理咨询行业,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当人们产生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都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其消费也早已如同法律咨询、减肥一样深入人心。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准。

  但是,目前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许多人还会把它与“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字眼联系起来。同时,某些职能部门对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机构的模糊认定,使得心理咨询行业处在一种尴尬的“无政府”状态中。

  “别误会!”他们只是心理“咨询”师在中国,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去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往往会招致别人异样的目光,这目光仿佛在说:“你精神有问题吧。”其实,这是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还没有上升到精神疾病的层次。心理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对有轻微心理问题的人进行心理输导和排解。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预防精神疾病修筑起一道有效的屏障。

  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病大夫的角色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精神病大夫具有处方权,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人的症状。而心理咨询师解决的是轻微的心理疾病,离“精神病”的概念还很远。因此,如果在心理咨询的控制范围之内,我们大可不必谈心理咨询而色变。

  另外,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解决心理问题,完全可以找朋友倾诉,无须通过心理咨询师来解决。对于这种说法,心理学博士廉串德指出,心理咨询师要解决的,正是朋友倾诉中所不能说的问题。一个人在找心理咨询机构之前,肯定会通过朋友倾诉的方法试图去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是朋友倾诉解决不了的,有些话是不能同朋友说的。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找心理咨询师。这样的心理咨询产生流程,几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因此,心理咨询师涉及到一种双重关系,朋友之间是不做心理咨询的,如果一个人需要找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那肯定是朋友之间倾诉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业队伍鱼龙混杂半路“出家”成主流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许多人都是半路“出家”,没有任何相关的专业基础和教育背景,而这些人从业的出发点却出奇的一致,主要是为了工作和职业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被认为是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廉串德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造成的。

  我国心理咨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心理咨询师的称谓在近几年才出现。心理咨询师正在成为热门行业。但是,目前中国并没有建立统一的心理咨询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考试,而卫生部与人事部又设置了“心理保健师”的培训。廉串德说,这些职能部门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心理咨询人员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从业人员结构参差不齐。

  同时,他还介绍,在国外职业心理咨询的从业要求非常严格。必须通过资格认定机构的资格审查和认证,并获得心理咨询“执照”,才能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例如在美国,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最低标准为,必须拥有通过美国行业协会鉴定的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学历。

  培训市场混乱造就高危行业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咨询知识的系统培训,或是缺乏必要的临床实践经验,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解决来访者的困惑和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心理咨询培训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一些根本不具备培训资质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或高校也在举办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使得整个心理咨询培训市场十分混乱。这些培训班的培训周期,在3-5个月左右,这么短的时期内,学员根本不可能系统地学习心理咨询知识。

  更可怕的是,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中,有不少人的初衷竟然是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让这些本来就有心理疾病的人得到从业资格,造成的后果不敢想象。廉串德认为,如果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通过培训能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件坏事,这样的人在以后的心理咨询中的抗干扰能力,会比别人强。需要担心的是那些并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倾诉,实际上是在向心理咨询师倾倒“精神垃圾”,如果心理咨询师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那么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会造成双重危害。

  职能部门管理缺失机构审批出现“断层”

  市场化运作下的心理咨询机构,目前的机构审批正处在一种冻结的状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停止了对新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审批。到底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是由民政部门负责登记注册,就目前而言,这一问题的答案十分混乱。

  由于我国精神卫生方面法规的缺失,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心理咨询机构仍是多职能部门混合管理。比如,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的审批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而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则向民政部门登记。

  以前,如果要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在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认可以后,就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但是,这种注册模式所带来的,是中国的心理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机构的水平却良莠不齐。仁善缘北京心理减压中心董事长马齐森指出,国家对心理咨询行业实行了一些限制性措施,暂停了对心理咨询机构的审批工作。这是国家政策调整的一个过程,在找出规范的行业市场的手段后,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行业进行监管。

  另外,马齐森表示,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来管理心理咨询行业,这显然不合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很难做出评定,而职业水平对于心理咨询行业又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咨询行业应该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并且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的评定,这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对行业市场的规范,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