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护考常见考点总结:护患沟通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一)语言性沟通:
是指沟通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护士在为病人采集病史、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措施时都必须进行语言性沟通。
(二)非语言性沟通:
是指不使用语言或文字进行的沟通,而是通过躯体姿势和运动、面部表情、空间、声音和触觉等来进行信息的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可伴随着语言性沟通而产生,主要目的是表达情绪和情感、调节互动、验证语言信息、维护自我形象和表示人际关系的状态。非语言性沟通具有情景性、整体性和可信性的特点。非语言性沟通形式主要包括:
1.体语:
指通过人体运动表达的信息,如仪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手势、触摸等。
2.空间效应:
指沟通双方对他们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与运用。个体沟通时的空间与距离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暴露程度与舒适感。人际交往中的距离主要分为4种:
(1)亲密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小于50cm,当护士在进行查体、治疗、安慰、爱抚时,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2)个人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在50~100cm之间,人们与亲友交谈、护士与病人进行交谈时主要使用此区距离。
(3)社会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在1.1~4m之间,在工作单位和社会活动时常用,如护士同事一起工作时或护士通知病人吃饭等。
(4)公众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在4m以上,一般用于正式公开讲话中,如上课、开会等。
3.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可反映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时的反应可鼓励沟通的进行。
4.类语言:
指伴随语言产生的声音,包括音质、音量、音调、语速、节奏等。这些可影响人们对沟通的注意力,同时可表达沟通者的情绪和情感。
医学教育网提供护士资格、初级护师及主管护师辅导课程,十数年辅导经验,专业师资辅导团队,欢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