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其他检查,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复习考试,为您提供以下知识汇总:
铁缺乏症包括以下3个阶段,即储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铁缺乏症。中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血红蛋白)<110g/L;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0fl,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以上就是“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其他检查”的全部内容啦,以上信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护士资格考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