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护士考试,专门整理了中暑病人的临床表现如下。
1、中暑病人的临床表现

2.治疗原则
首选原则为迅速降温。
(1)热衰竭:纠正血容量的不足。
(2)热痉挛:补充含盐饮料。
(3)热射病:肛温降至38℃时暂停降温;药物降温常用药氯丙嗪;抽搐可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或用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中暑高热伴休克时可动脉快速推注4℃5%葡萄糖盐水。中暑病人室温应保持20~25℃为宜。
【进阶攻略】
中暑病人的临床分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考试中会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判断病人为哪种类型的中暑。
【知识点随手练】
患者男性,56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进行室外工作,近日出现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有时可达40℃以上,并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来急诊室就诊,考虑可能是热射病(中暑高热),首要治疗措施是
A.降温
B.吸氧
C.抗休克
D.治疗脑水肿
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答案及解析】A。热射病(中暑高热)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30%。
(1)物理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同时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散热。肛温降至38℃时应停止降温。
(2)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
(3)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搐时肌注地西泮,酌情用抗生素,积极处理并发症。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精华知识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栏目!我们提供专业的备考经验技巧、精炼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