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胃是清除胃内毒物或刺激物质的一种急救措施,对于某些中毒情况尤其重要。下面是洗胃的基本操作步骤:
1. 准备阶段:首先要确保环境安全,准备好洗胃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如洗胃机、洗胃管(成人一般使用26-28号,儿童根据年龄选择)、治疗盘、开口器、压舌板、石蜡油棉球、弯盘、吸引装置等。同时评估患者状况,了解中毒物质的性质。
2. 体位安置:协助病人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坐位,以便于操作并减少误吸的风险。对于昏迷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3. 插管:选择合适的洗胃管,在石蜡油润滑下轻轻插入鼻腔或口腔至咽部,然后缓慢推进直至达到预定长度(一般成人约为50-60cm)。通过听诊器在胃区听到气过水声可确认是否正确进入胃内。
4. 确认位置:可以通过抽吸胃内容物来进一步验证洗胃管的位置。如果抽出液呈淡黄色澄清液体,则说明已成功置入胃中;若为鲜红色血液或未见任何物质,需重新调整位置直至准确无误。
5. 洗涤过程:连接洗胃机或注射器,先用温开水(37℃左右)冲洗一次,以清除可能残留的血迹或其他异物。随后根据毒物性质选用适当溶液进行反复灌注和吸引,每次注入量不宜过多,成人约200-500ml/次。
6.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洗出液的颜色、气味等特征,记录洗胃次数与总量。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处理。
7. 拔管:当确认胃内已无明显毒物残留时可以缓慢拔除洗胃管,并清理口鼻周围的分泌物。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粘膜组织。
8. 后续
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和支持性
护理措施。
以上就是洗胃操作的基本步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