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又称为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由于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等导致身体某部位持续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而引发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长时间的压力: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当人体的某个部分长时间承受压力时(如长期卧床患者臀部、脚跟等),该区域的血液供应会受到影响,导致局部缺血,细胞代谢产物无法有效排出,最终造成组织坏死。
2. 摩擦力与剪切力:摩擦是指皮肤表面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相对滑动;剪切则是指不同层之间向相反方向移动的力量。这两种力量都会损害血管壁,减少血液流动,增加压疮的风险。
3. 皮肤湿润度高:湿度过高的环境会软化角质层,降低其抵抗力,使皮肤更容易受损。汗液、尿液等液体长时间接触皮肤也会造成此类问题。
4. 营养不良:营养状况差的人群因身体机能下降,修复能力减弱,更易形成压疮。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影响伤口愈合过程。
5.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皮肤逐渐变薄、弹性减低,并且血液循环效率降低,因此他们更容易出现压疮问题。
6. 意识障碍或活动受限:如昏迷病人、瘫痪患者等无法自主改变体位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大大增加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预防和治疗压疮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定期变换体位、使用减压垫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提供充足营养支持等方面。